景区美文

共产党人好榜样——彭雪枫在宿迁

2015-02-02 点击数:2116
宿迁新闻网讯 彭雪枫,1907年9月9日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七里庄,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指挥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参加过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两次率军攻占娄山关,直取遵义城,横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进军天全城,通过大草原,成为红军时代闻名全军的青年将领。1944年9月11日,在河南夏邑的战斗中,彭雪枫被流弹击中,英勇牺牲,时年37岁,是抗战中牺牲的新四军将领。
 
奔驰在洪泽湖畔
 
1941年5月,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彭雪枫率部进驻洪泽湖西岸半城镇(后移驻今泗洪县陈圩乡大王庄),掀起了洪泽湖畔的抗日高潮。
 
在敌、伪、匪的夹击中,彭雪枫以指挥才能和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广泛发动群众,扩大人民武装,跃马扬戈,逐鹿长淮,在短短的两年中,创建了一支党的铁军——新四军4师。
 
彭雪枫处处以身作则,严以律人,更是严以律己。尽管他是一位高级首长,但他不吸烟,不打牌,穿着朴素整齐。虽然是拆洗缝补的旧军衣,但是干干净净的,钮扣和风纪扣都是扣得紧紧的,扎着小皮带,打着绑腿,穿着草鞋,站在战士们面前讲话,不论讲多长时间,也不弯腰曲背。
 
泗洪县连着皖北,是大片开阔的平原。在平原游击战的实践中,彭雪枫敏锐地认识到“步利险阻,骑利平原”这一军事名言的重要性,决心克服一切困难,组建自己的骑兵部队。他要求骑兵做到上马要轻快、骑坐要稳固、奔驰要迅疾,使骑兵团战斗素质迅速提高,从而掌握了平原游击战的又一胜利法宝。
 
骑兵团是彭雪枫“三件宝”之一,刚组建时马匹既少又差,很不适合骑兵用,马装具更不行,连把马刀都没有,不像个骑兵的样子。师里领导研究决定拿出3万元淮北币给骑兵团。这3万元淮北币相当于全师指战员半年的菜金,于是大家感慨万分地说:“师长建设骑兵团的决心真大啊!”很快,马匹及其配套的马装具买回来了,饲养和训练马匹等有关具体制度也制定了,一场爱马、养马和训马的热潮迅速在骑兵团掀起。当大家拿到新购置的马刀时,纷纷在刀把上精心地缠上布条,并给马刀起名叫“雪枫刀”。为此,团指导员王开一还编了快板:雪枫刀,明晃晃,千锤百炼是好钢。一马扑到敌阵前,势如破竹谁敢当……
 
文韬武略,智勇双全
 
在泗洪的大王庄,新四军官兵都知道彭师长治军有三件宝:即《拂晓报》、拂晓剧团和骑兵团。
 
1938年9月29日,彭雪枫创办了《拂晓报》。他对《拂晓报》的要求,像治军一样严格。报纸创刊初期,从审稿到编排,他都亲自参加,有时在付印前,还负责校阅。在泗洪县半城镇,报纸印出后,他工作再忙,也要挤出时间细心阅读,发现错字、别字和漏字,都认真用笔圈上。彭雪枫是为该报写稿最多的人。
 
1939年12月,毛泽东在给彭雪枫的信中说:“《拂晓报》看了几期,报纸办得好。祝同志们继续努力,作出更好的成绩。”并亲笔题词:“坚持游击战争”。1941年9月,陈毅在为《拂晓报》创刊三周年的题词中写道:“《拂晓报》是我军报纸中比较厉害的一个,希望从形式内容统一的改进中,完成其组织华中抗日军民的斗争任务。”
 
1943年,《拂晓报》满载着淮北军民英勇抗日的事迹和声誉,经过辗转,被送到莫斯科,参加国际反法西斯的敌后报纸展览,产生了极好的影响。
 
拂晓剧团是《拂晓报》的“孪生姊妹”,也由彭雪枫精心培育起来。彭雪枫说过:“文化斗争并不比军事斗争或政治的斗争次要,相反的文化运动总在革命斗争中起着先导作用。革命运动首先反映出来的是文化运动,文化运动先做了革命实践的思想上的准备,而后又直接指导着革命实践。除开那些单纯军事观点的人,我们共产党是没有不重视文化工作的。”他对拂晓剧团的高度重视,也正是以这种深刻的认识为基础的。剧团采取“旧瓶装新酒”的办法,编演了《傻小子打游击》、《刺寇》等京剧,以及有教育意义的传统京剧戏目《空城计》、《打渔杀家》、《法门寺》等。剧团还把曹禺的《日出》、《原野》搬上了舞台。这些内容鲜明、形式多样的节目,深受广大指战员和根据地老百姓的欢迎,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彭雪枫结合战争实际,写下很多理论性的军事、政治文章,红军时期写了《八角亭战斗的教训》、《一个小的战斗许多大的教训》等,新四军时期写了《太原统战工作情况》等。
 
彭雪枫将开辟敌后根据地的理论付诸实践,成功地在豫皖苏边平原地带创建了抗日民主根据地。
 
把革命军队根植于人民大众
 
彭雪枫对人民无限热爱。他说,我们与人民是鱼水关系,没有水,鱼就要死;没有群众的支持,我们就要打败仗,就不能最后战胜敌人,就不可能夺回我们的根据地!
 
1943年8月27日夜间,风狂雨暴,洪水冲破了大柳巷的围堤,一万多居民面临死亡的威协。这时,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正在附近主持会议,闻讯后立即带领干部和与会人员赶到现场。他在黑夜里顶风冒雨,同群众一道和洪水搏斗几个小时,终于堵住了决口。接着,当地军民奋战28昼夜,修筑了围堤。大柳巷围堤后来被命名为“雪枫堤”。雪枫堤现位于泗洪县四河乡境内,全长20公里。
 
1944年8月15日,彭雪枫奉命率第四师主力5个团向津浦路西挺进。西进途经泗洪县濉河边上的坝头时,他专门来到骑兵团第五大队视察。该大队正奉命用船只在濉河上搭建浮桥。当得知有位干部因渔民不情愿借船而对渔民发火时,彭雪枫批评道:“有些老乡不愿意借船,那是因为怕把他的船搞坏,船是他全家的命根子,我们要替船老大想一想,向他们讲清道理,说明损坏了船,一定赔偿。不能不讲清道理就强迫命令。”渔民深受感动,争着把船撑过来,借给第四师使用,浮桥很快就搭成了。
 
长眠在宿迁大地
 
1944年4月,侵华日军为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了中原战役,大举向河南腹地进攻。中原大片河山沦于敌手。为解救生活在日寇铁蹄下的中原人民,这一年的8月,彭雪枫奉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部之命,率四师主力部队于泗洪县誓师出征。
 
从8月15日到9月11日,彭雪枫率领部队,横扫路西地区,夺取萧县、永城和宿县等城镇,解放了200多万人口。9月11日,彭雪枫亲率3个团攻打八里庄。就在节节胜利之时,在前沿指挥的彭雪枫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壮烈牺牲。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等率延安各界代表1000余人,在延安中央大礼堂沉痛追悼彭雪枫。中央大礼堂门口挂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挽联:“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打日寇、打汉奸,千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毛泽东、朱德等把他誉为“共产党人好榜样”。
 
1945年5月,淮北区党委和行署决定,在彭雪枫墓地修建“淮北烈士陵园”,并建造“淮北抗日阵亡将士纪念馆”。
 
1949年1月,淮海战役刚刚结束,时任华东野战军参谋长的张震,冒着刺骨的寒风专程来到半城镇。当他目睹彭雪枫墓和烈士陵园遭受敌人疯狂破坏后的惨景时,无比愤怒,泪流满面。张震当即指示重新修建彭雪枫墓和淮北烈士陵园。
 
随后,人们把彭雪枫的遗骨从洪泽湖畔石岗上起出来,用棺木重新入殓后,安葬在一块新墓地上。重建后的彭雪枫墓和淮北烈士陵园,庄严肃穆,烈士纪念塔巍峨高耸,纪念室宽敞整洁。如今,彭雪枫墓和淮北烈士陵园已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88年10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33人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军事家,彭雪枫将军位列其中。
 
为纪念以彭雪枫将军为代表的抗日民族英雄,宿迁市委、市政府于2007年建成雪枫公园。雪枫公园集中展示了彭雪枫将军一生的光辉历程,成为宿迁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咨询投诉
电话:0527-84246861
在线预约
电话:0527-84246862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