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漫步运河湾公园的河岸步道时,是否注意到草坪上有群“黑白小精灵”在跳着轻快的舞步?或是在清晨的树林里,听到那熟悉的“布谷布谷”声?今天,就让我们解锁公园的两位“鸟类邻居”——白鹡鸰和大杜鹃。
白鹡鸰就像大自然的“黑白设计师”:背部灰褐如旧绒,腹部洁白似初雪,翅膀上点缀着醒目的白色斑纹,最可爱的是那永远高高翘起的尾巴,像一把不停扇动的小扇子。它走路时一颠一颠,爪子交替踏地,尾巴随之上下摆动,活脱脱一位跳着踢踏舞的“小精灵”。最爱在水边或草坪上追逐昆虫,是公园的“除虫小能手”。翅膀扇动轻快,飞行轨迹呈波浪状,边飞边发出清脆的“唧哩唧哩”声,仿佛在唱着欢快的歌谣。
大杜鹃的体型像一只“瘦身版鸽子”:背部暗灰色,腹部布满细密的黑色横斑,尾巴末端有白色斑点。它的眼睛明亮有神,飞行时翅膀扇动缓慢,姿态优雅如“林间绅士”。最标志性的是“布谷布谷”的鸣唱,每年4-6月,这声音会响彻公园的树林,仿佛在提醒大家“春播不误”,因此也被称为“布谷鸟”。它是鸟界的“托育达人”——不会自己筑巢,而是悄悄把蛋下在麻雀、苇莺等小鸟的窝里,让“养父母”帮忙孵化和喂养宝宝。主要吃松毛虫、金龟子等害虫,对保护森林和农作物功不可没。
白鹡鸰和大杜鹃都是公园生态系统的“宝藏居民”,它们每年能吃掉数千只害虫,减少农药使用,守护公园的花草树木;它们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只有水质清澈、植被丰富、无过多人为干扰的地方,才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它们的存在让公园更有生机,无论是白鹡鸰的舞步还是大杜鹃的鸣唱,都是大自然给游客最珍贵的“小惊喜”。
